
图为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合影
7月15日,由友成基金会“小鹰计划”举办的“乡村振兴,青年有为”2017-2018小鹰年度体育在北京举行。
“小鹰计划”是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发起的青年发展与培养项目,旨在发现和支持具有天下襟怀的青年,沉潜中国乡村,用一年时间,开展社会创新实践,从而超越自我,认识社会,成长为行动力和影响力兼具的领袖型人才。今年是“小鹰计划”发起运营的第八年,八年来,共计招募培养了180多名优秀青年。他们深入乡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他们的足迹覆盖13个省20余个地区。
活动现场,莊淯棻、谭睿其、陈芷妮、马萱和孙婉莹等多名小鹰计划学员分享了他们在乡村的实践行动和经历。
图为小鹰计划学员陈芷妮在现场分享
“我们关注乡村教育,更多的是从孩子的教育角度考虑。但是,教师们也是及其需要被关注的对象。”服务于贵州苗兰侗寨的小鹰陈芷妮,讲述了她在这里开展“教师支持”方向的工作。
她通过与教师们多次沟通交流,探讨困境与需求、方式与模式,最终根据教师的兴趣及特长,设计出 “师生互助兴趣社团”。“师生互助兴趣社团”是通过教师的兴趣,选择他们喜欢的活动课程,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兴趣的驱动下,培养兴趣能力,改善教学积极性,提升教师自信心。同时通过兴趣课引发教师对所带科目教学的思考。
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需要听取不同行业的声音,从不同角度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今年的小鹰体育有一个特别的环节——乡村议事厅,讨论一些看似在乡村建设中“不成问题的问题”,这些议题不是很大,却贴近村民们的生活。主办方面向公众征集了100多个议案,让村民真实的生活,进入公众的视野。“乡村议事厅”环节由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秘书长零慧主持,现场嘉宾和观众对从一百多个公开征集议案中选出的三个案例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在乡村建设中的一些解决方案。
活动最后,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为2018届小鹰授予小鹰旗并寄语,他说:“乡村振兴需要青年,但是不能急于求成,改变乡村,首先要改造我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成长。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在乡村尝试,尽可能多地整合社会资源,去‘搞事情’并且需要把事情给‘搞好’。你们既要能埋头干活,也要能抬头看路”。